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要。治水,一头连着城市的新时代新发展,另一头关系着民生福祉。
海绵城市建设,给我们南宁市民带来哪些真真切切的“红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竹溪嘉园小区里的溢流井。记者李慧婷 摄
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显初效
在南宁一些老旧小区,一旦下雨就会在低洼处形成积水,不仅会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夏天炎热之时还会招惹蚊蝇。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南宁不少小区都进行了“海绵手术”,以此来医治“小区积水”,提升居住品质,让更多市民从中受惠。
竹溪嘉园正是进行“海绵手术”的小区之一,这个小区在保留场地原功能布局的基础上进行了海绵措施改造提升。走在小区里,不仅能看到路面上铺设了透水沥青、透水砖,还能看到绿化带里一个个渗透渠溢流井,这些溢流井能进行雨水收集利用,将雨水分流进接雨水管渠。
韦杏梅是凤翔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她表示,在小区海绵提升之前,竹溪嘉园主要存在路面凹凸不平易积水,绿化排水不畅且反水流入路面等问题。“改造工程项目从2017年10月5日开工建设,2018年5月3日竣工。”“往后,凤翔社区也会对蓝山上城、竹苑小区、和兴园等其他小区进行海绵措施改造提升。”韦杏梅如是说。
据悉,经过设计人员现场实地察看,结合竹溪嘉园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组织雨水汇流过程,主要建设内容为透水砖改造、透水沥青改造、生物滞留带改造、植草沟改造等。充分利用“渗、滞、净、排”的技术措施,基本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的目标。
对住宅小区的海绵化改造,让南宁市民的居住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改造的同时也将小区的道路、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竹溪嘉园项目经理罗增强说,经过海绵措施改造提升后,小区减少了雨水外排流量,周边管网排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美化环境,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 小区解决了绿化带积水、蚊蝇滋生等问题,而且经过了改造后,停车位也变多了。“居住在这里的居民表示,居住环境更舒心、更惬意了。”
经过海绵化改造,竹溪嘉园改善了小区道路路面雨水的排放系统,减少雨水初期径流对城市水环境的污染,减缓内涝问题给小区带来的不便和安全隐患,生物滞留带等海绵绿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实现错峰排放,降低管网排水负荷,从源头上缓解内涝形成。
据了解,经过改造,竹溪立交桥范围内增加了植草沟、生物滞留带、透水铺砖等海绵措施,通过措施综合作用后,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8%,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为63.2%,均满足项目指标要求,降低了对周边市政雨水管渠的排水压力,对区域雨水径流的控制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南宁还有多个住宅小区正在开展海绵化改造工程。据悉,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南宁市不仅成功试行PPP投融资建设模式,还采取EPC总承包模式,加快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目前,试点区域内已经梳理出了多个既有小区,已将该部分小区采用EPC模式打包进行海绵化改造。其中,南湖公务员小区通过“海绵化”改造,小区雨水径流量控制率达到58.04%,满足了总规50%的雨水径流量控制率。下沉式绿地,特别是生态停车场及人行道的改造,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更获得了住户的好评。
通过试点建设不断总结,南宁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市老旧小区改造中推广应用,让更多的群众充分感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竹溪嘉园小区换新颜。记者李慧婷 摄
消除黑臭水体 提高排水防涝能力
每到汛期,大雨过后,城市内涝都是不可避免谈论到的一个话题。如何避免“雨季看海”“旱季喊渴”?如何让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一批涵盖黑臭水体治理以及公园绿地、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城市道路、中小学校、单位办公区等多方面多类型的海绵提升改造项目建成,促进了城市顺畅“吐纳呼吸”。
南宁市通过源头分散式控制以及有针对性的工程性措施,提高了城市的排水防涝能力,降低内涝风险,极大提高了暴雨洪涝来临时的人身安全保障。经过严格的排查,南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内涝积水点数量为18个,通过系统整治,已全部消除。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源头分散式控制,间接提高了城市的排水防涝标准,城区防涝能力超过30年一遇,防洪能力达到200年一遇,防洪堤达标率为100%。
2015年开始,南宁市设立了“海绵城市”建设科技支撑专项,该项目主要为引导和支持南宁市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对南宁市城市内涝暴雨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并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科技项目申报、评估工作,设立了“南宁市城区内涝暴雨监测预警及内涝应急抢险指挥决策系统”、“雨水收集净化一体机研发与应用示范”等海绵城市科技研究相关项目。项目总投资金额达1090万元,科技经费投入达20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扎实的为南宁市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根据《南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实施计划》和南宁市2015—2017年三年的城建计划,南宁市试点区面积54.6km2,截至目前,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已收录项目322个,其中310项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类型包括小区、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生态修复和其他等六大类,另有12项非建设项目工程的课题研究及管控平台建设等项目。
此外,南宁还分别从优化河道驳岸、建设湿地公园、增加城市绿地等方面,对那考河、茅桥湖、南湖、青秀湖等15条河湖水系岸线的提升优化,形成优质生态廊道。水域面积占试点区面积的8.96%,比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前增加了3.69%。同时,试点区内建设了一批高品质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新增公园绿地327.6ha,并对公建、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改善4.2ha小区休憩娱乐空间,重点建设以那考河湿地公园、南湖公园、石门森林公园、青秀山风景区以及五象湖公园等为代表的生态景观,有利于南宁市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格局。
南宁海绵城市工作不仅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成为南宁创新机制,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生动实践。现在的南宁不仅呈现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景,而且改善了人居环境,也进一步增强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记者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