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8日从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金水区、惠济区、管城区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规划正在进行批后公示。规划显示用地面积1360公顷,其中金水区科技园区海绵城市示范区面积最大,其次为惠济区贾河、胖庄村,管城区商都历史文化区。公示期至5月8日,相关部门或个人如有意见和建议,可在公示期内拨打0371-67188539反馈。
网络配图▲
海绵城市
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称“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根据公示,规划金水区范围:东起经三街,西至中央大道,北起金城大道,南至金宝路,总规划用地面积约5.1平方千米。
惠济区东至天河路,西至江山路,北至大河路,南至开元路,总规划用地面积约4.6平方千米。
管城区西至顺城街—杜岭街,东至城东路,北至金水路,南至城南路,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9平方千米。
作为新建区域,金水区科教园区海绵城市示范区采用目标导向,高标准建设海绵城市,广泛采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将76%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把该区域打造成生态宜居的新区海绵城市示范区。示范区内规划公园绿地共44个地块,用地面积约60公顷。
惠济区贾河、胖庄村海绵城市示范区采用目标导向,结合合村并城改造,广泛采用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78%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将示范区打造成为合村并城改造海绵城市典范。
管城区商都历史文化区采用问题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将规划区内62%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通过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道路海绵建设,排水系统优化提升,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旧城改造海绵示范区。其中在用地竖向规划方面,将结合区域建设计划,重点对书院街—塔湾路区域竖向进行优化,方便雨水汇入商城遗址公园;金水路紫荆山路立交周边,通过竖向调整,将立交范围内雨水引入紫荆山公园消纳。
此外,管城区在文化保护方面,规划提取历史文化要素,结合现状城市空间肌理及未来城市发展需求,对有基础的片区及条带进行重点设计,形成系统的展示空间。通过利用绿化景观、碑刻标识等各类技术手段展示城垣遗址地下基址的位置、范围和规模,展示城垣遗址完整性。并结合金水河两岸景观新建或重塑,勾勒水文化展示带,统筹安排不同类型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织区域雨水径流,打造完整、系统的海绵城市核心展示带,结合区域建设,打造海绵城市示范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