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绵网 - 海绵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部分城市内涝严重 专家:海绵城市建设难在哪儿
4.biz | 商业搜索

部分城市内涝严重 专家:海绵城市建设难在哪儿

信息来源:hoomoo.com   时间: 2020-12-11  浏览次数:4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林)进入盛夏雨水偏多,一些城市更是遭遇大暴雨。入选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的30个城市中,也有一些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而此前,我国许多地方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都获得了大量真金白银的支持。

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许多项目,还是出现内涝,这是为什么?海绵城市的目标真的难以实现吗?针对这些问题,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了北京建筑大学教授车伍、博士张伟,以及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杨。车伍是住建部海绵城市专家、《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主要起草成员之一,该标准已于今年8月1日开始施行。

记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目前的建设情况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车伍:全国已有两批30个国家试点城市,和90余个省级试点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近几年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先行先试”取得了很多经验。

每个城市是否都可如期完成2020年的20%的建设目标?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实际条件、面临不同的突出问题。一般而论,从城市规模上看,中小城市相对容易达到这个目标。一些小的试点城市,试点区范围占城市总面积的比例比较高,而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相对就难一些。

实现这个目标最主要的挑战包括:需要投入的资金,中央及地方政府能提供的资金,以及社会资本的参与和积极性;建成区的规模、面临的突出问题、改造难度和代价;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与决心,以及市民能够理解和支持的程度等。

20%不应该是一个“一刀切”的指标,应该是一个愿景和参照目标。不仅要根据上述提到的重要条件,而且要根据这几年暴露出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并综合考虑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问题,来确定各地的具体目标。

记者:有很多海绵城市项目都是通过PPP模式来实现的,而前两年很多城市地方政府债务比较高,这对海绵城市建设有何影响?

赵杨:从政府的资金和债务情况来看,PPP是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海绵城市建设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前几年试点中,海绵城市建设大多由一个或几个PPP项目包组成。

但从各城市推进的情况来看,有不少PPP项目正进入建设期收尾、运维期开始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挑战既有建设期甚至项目打包时期遗留的问题,也有进入运维管理期必须面对考核、付费等方面的难题。

有些PPP项目面临的是在同一排水分区内既有政府项目也有PPP项目,造成目标与责权不一致或纠缠的难题;有的PPP项目正面临小区项目运维管理主体和资金不明以及专业化能力等诸多的实际问题,直接关系到PPP项目后期的效果和效益。还有小区物业和PPP公司管理边界和责权难以清晰界定、运维管理期间的绩效考核条款的细化、打分方法和支付方式等,都需要尽快研究并合理解决。

我们团队在前几年的工作中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研究。例如,在安徽池州的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中,对PPP项目所属的流域进行了合理打包和边界划分,但下一步仍然需要在维护和管理上有更多突破。

因此,PPP项目的推进不仅仅是加速与否的问题,能不能妥善解决已经建设的项目和设施的评估、运营和付费问题,真正实现建设项目的目标和投资收益,直接影响后续PPP项目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记者: 地下管网建设是海绵城市的重要部分,但涉及的领域和部门很多,建设周期和成本也比较高,这些挑战怎么应对?

车伍: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是一个传统领域,在过去几十年中各城市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上,过去在地下管网方面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积累了不少问题,有些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种局面这几年有很大转变。但在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对原有的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不仅需要巨大的投资,也有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如城市地面和地下空间的限制、对城市正常的秩序和市民生活的严重影响等。所以,这必然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任务。(经济部编)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海绵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