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绵网 - 海绵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广州增城区将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建设,打造会呼吸的生态城区
K.biz | 商业搜索

广州增城区将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建设,打造会呼吸的生态城区

信息来源:hoomoo.com   时间: 2023-04-23  浏览次数:0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通讯员 姚玉函、黄汇、谢锡权

  走进雨后永宁街后龙山古树公园,池塘水满、空气清新、花枝烂漫、绿草如茵,一派清新怡人的景象。这里,正是增城区着力打造的一处“海绵城市”典型示范项目。

  近年来,增城区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海绵城市“共建、共享、共治”。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海绵达标建成区面积40.4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建成区面积的25.6%。

  将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开发建设所谓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而建设海绵城市,主要是指在遵循生态优先原则、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增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启动较晚,部分设计、施工单位对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理解也有偏差,因此,早期不少建设项目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区海绵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高位推动海绵城市工作取得有效进展,2018年,增城区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近远期目标与实施路径。按照规划,到2030年,增城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有效缓解逢雨必浸认真观察永宁街后龙山古树公园,市民不难发现处处有着“海绵元素”: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的人行道能有效渗透雨水,四周下凹式的绿地则能对雨水起到一定滞留作用;而当雨量过大,地面和下凹绿地无法满足调蓄水量的需求时,雨水便会顺着地势落差流入附近的渗水沟和生态蓄水池之中,形成多重有效蓄水防涝保障。

  “以海绵城市理念打造的永宁街后龙山古树公园,有效缓解了多年来周边地带逢雨积水、水土流失等现象,甚至周边企业、小区的积水也能通过渗水沟排入蓄水池,大大改善了周边居民雨天的出行环境。”区海绵办工作人员介绍道。永宁街后龙山古树公园是增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针对重点河涌流域以及内涝黑点逢雨必浸、连年水浸等水安全问题,结合实施防洪排涝补短板和内涝点整治工程,增城因地制宜规划建设调蓄区、生态碧道、口袋公园等项目,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海绵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