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空间有限、绿化率低的老城区是南京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瓶颈。作为首批试点,岗虹苑等5个老旧小区日前完成海绵化改造建设,并通过了虎年首场雨雪“压力测试”,为老城区海绵化改造探索出了新样板、新路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宁建轩
会“呼吸”的透水通道
人行道全部铺设透水砖、休闲广场路面铺设透水沥青、停车区铺设生态植草砖……南京首批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试点岗虹苑内,“海绵城市理念”在这里应用尽用。
岗虹苑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17栋多层建筑组成,入住居民952户。一到雨天,老旧小区的“通病”在这里显露无疑,小区路面积水、管道排水不畅、雨后道路淤泥堆积等问题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
岗虹苑小区改造后
“小区1/3以上的住户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迫切需要楼下就有可以活动休闲的空间。此轮改造,我们在界定好人行、车行路径后,打造了一条串联小区主要休憩活动点的健康步道。”建设单位南京越城建设集团现场负责人介绍。
改造后的步道历经多场降雨,雨水落在表面,不出几秒,水就会渗透得无影无踪。健康步道均由彩色透水砖或透水混凝土铺成,兼具柔韧与吸水等功能,不仅走得舒适,雨天也不会湿鞋。
除了透水沥青、透水砖、生态植草砖外,多种“海绵神器”都出现在了岗虹苑小区的下垫面中。小区内的雨水有了更多的缓降空间,让原先被钢筋混凝土“裹扎”的老旧小区开始畅快“呼吸”。
能“喝水”的雨水花园
“以前想逛公园要出门坐公交车跑很远,现在出门走几步就到了咱自家的公园。” 说起楼下的雨水花园,在岗虹苑已经住了几十年的姚奶奶总是赞不绝口。
岗虹苑改造后
通过交通组织梳理、空间升级利用,小区内原本被机动车停放占用的空地“升级”成了岗虹苑内的小型休闲广场。不仅栽植了各种绿植,实现四季各有美景,还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成为小区内人气最旺的“景点”。
这座休闲广场不仅仅是个漂亮的花园,更承担了雨水积存的作用,利用埋设在下凹式绿地下的储水箱,雨水可以通过雨落水管断接、场地竖向组织汇集至下沉式绿地和储水箱中,待到晴天用于浇灌周边绿地,实现雨水回收利用。
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介绍:“下沉式绿地下的储水箱池容积为16立方米,按照南京常年雨量计算,一年可以收集雨水1400立方米左右。按照3元/吨的水费计算,这座小花园一年可省下5000元左右的水费,减少了小区物业管理成本。”
可“蓄水”的雨水花箱
除了岗虹苑外,本次被纳入海绵化改造试点的健园、东升沿一等另外4个小区内,施工方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了多种海绵设施,提升老旧小区排水能力。
在健园小区的海绵化改造中,除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海绵设施外,还在楼栋旁点缀了与外墙落水管相连的雨水花箱。花箱上种植的乔木青翠欲滴,即使在冬日也显得生机勃勃。
沿落水管进入花箱蓄水箱的雨水不仅为植物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也起到了承接屋面雨水,延迟雨水集中排放造成下水管网压力的作用。有了它,小区无需大动“手术”就可以解决部分排水问题,方便又环保。
东升沿一小区则充分运用了绿化带、花坛等区域,“见缝插针”地在小区内设置了6处雨水花园,共计203平方米。可以有效收集绿化区域汇集的雨水,防止暴雨期绿地雨水满溢至道路,减缓小区路面排水压力。
通过灵活运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高位花坛、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改造有效促进了各个小区内的雨水自然渗蓄和净化,减少面源污染,实现了老旧小区环境品质的整体提升。
校对 李海慧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