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夏天,我和一些同事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直观地展示了厨洁海绵上数不胜数的细菌数量。这块厨房清洁小帮手上生存着多达每立方厘米540 亿个细菌。
来进行一下比较:从大约20 万年前的智人出现算起,地球上一共生存过估计有1000 亿人;而在2 立方厘米的厨洁海绵上细菌的数量,比地球上曾经生存过的人口总数还要多。美国大峡谷里得挤下三万亿人才能达到同样的生物密度。
厨洁海绵,细菌的天堂福地。在2 立方厘米的厨洁海绵上生活着的细菌数量,比地球上生活过的人类总数还要多
世界为这一发现做好准备了吗?这一令人惊讶的发现在媒体报道上的印刷错误,方才使我们发觉,人们对微生物数量概念的认识微乎其微,完全不清楚微生物领域中“很多”和“很少” 代表什么。
媒体把“5.4×10 的10 次幂”,错印成了“5.4×1010”,使每立方厘米的细菌数量从540 亿骤降到5454 个,相差了近一亿倍。5454 个细菌,这在微生物学家看来是个少得可笑的数目。
即便如此,人们还是被这样的报道惊到了:区区一立方厘米的厨洁海绵中竟然有5454 个细菌!
最近又有一项事实的披露引得人们惶惶不安:清洁剂中的细菌密度之高,达到了人类粪便样本中的程度。
《纽约时报》的编辑显然也是这样看的,研究结果发表几周后就打电话给我说,您必须知道,海绵卫生在美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美国人投入了几乎是信仰一般的热情。美国有不胜枚举的自称专家的人发表博客和网络视频,来阐释如何最好地清除厨洁海绵中的微生物。
因此,《纽约时报》的编辑问我,海绵用到什么程度就应该丢进垃圾桶了。我当时应该是想到了著名的恐怖片《捣蛋鬼》 中的一幕——牛排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在厨房的餐台上自行移动,就打趣说:“当它开始跑步的时候。” 我花了很长时间跟她解释这只是个玩笑。最终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这个小故事本来应该以一种风趣的方式回答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海绵为什么会有异味?恐怕是源于存在感超强的奥斯陆莫拉氏菌,它会产生发霉的气味,有时候洗过的衣服如果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也会散发出这种霉味。
并不是只有美国人关注这个话题。实际上,这个话题在欧洲也引发了一部分人的恐慌情绪。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话题引起了如此大的兴趣。 仅仅在德国,就有超过4000 万个家庭的厨房里有至少一块散发着难闻气味的厨洁海绵,甚至可能有两块或更多。综观整个欧洲,大约有2.2 亿个这样的家庭, 保守地估算大致有4.4 亿块厨洁海绵。
这样的一块海绵干重只有区区10 克,似乎无足轻重。但4.4 亿块这样的厨洁海绵已然形成浩然之势。
但是,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厨房清洁小帮手成为颇受细菌喜爱的安家之所呢?我们对实验室里的14 块不同的海绵进行了测试,从里面找出了362 种不同类型的细菌。种类之繁多,显然超出了人们对日常用品的含菌量所能够想象的程度。从细菌的数量来看,一块用过的海绵中的微生物总量几乎与一个人全身的微生物数量一样,有十万亿之多。但如果说,一块厨洁海绵都有自己的微生物组,那就大错特错了。
德国超市出售的厨洁海绵主要是由合成材料(如聚氨酯) 制成的塑料制品。肉眼不可见,但放在显微镜下就一目了然了。这种材料具有无数的泡孔,这些泡孔拓展了表面积,在海绵内部形成了巨大的表面。 这意味着微生物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和传播。
另一些例子可以解释,为什么厨洁海绵是微生物的豪华宾馆。如果我们入住一家酒店,水管漏水,天花板、墙壁和地板都湿漉漉的,我们肯定会对这样的客房厌恶至极。但这恰恰是细菌们所喜欢的,房间湿润,有各种免费的美味佳肴,还有可以称得上豪华的客房服务:每擦一滴酸奶和几滴炸鸡的汤汁, 就可以为病原体们提供足够的营养。通过鸡肉的残渣,我们备受低估的伙计—弯曲杆菌就这样首先入住了细菌客房。
根据我的经验,素食主义者通常希望通过放弃肉类来减少他们的厨洁海绵的细菌繁殖。然而这只达到了一部分效果。这一举措诚然挡住了来自肉类的恶性菌种的侵扰,但其他令人讨厌的细菌大军依然可以长驱直入。
例如,李斯特菌也会潜藏在蔬果上。而水果、蔬菜和沙拉也可能会有EHEC 的问题。我们不能忘记2011 年的大肠杆菌感染事件就始于葫芦巴籽豆芽。相比于那些爱吃汉堡和烤香肠的家庭,葫芦巴籽豆芽这样的蔬菜出现在素食家庭中的可能性恐怕更高。用被粪便细菌污染过的水灌溉蔬菜可能会带来恶劣的后果。例如,莴苣的头部即便已经被很好地清选过,趴在水槽里发呆的厨洁海绵也有可能与被污染的水接触。这是一条有趣的路线:粪便细菌通过这种方式从浇灌的水中进入沙拉,然后再进入海绵。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这可能是因为大肠杆菌离开温暖舒适的肠道仍然可以长时间存活。
因为时不时会在厨房里煎炒烹炸,厨房的温度比其他房间的温度都要高。洗碗机和洗衣机的使用也会给周围环境短时间供暖。两相结合,温暖湿润,几乎是细菌最理想的生活条件。微生物社群就在这些黄蓝粉绿、绚丽多彩的塑料方块里茁壮成长,我们甚至毫无察觉地就把某个敌人招至身旁。遗憾的是,人们通常误以为厨洁海绵很干净,根本意识不到它实际上有多脏。
我还要告诉你一个更加苛刻的真相:如果你想规避厨洁海绵被污染的风险,那么安全起见,最好一星期就换一个新的, 把用了一周的旧海绵丢进垃圾桶。只是,在此期间我已经认识到,要让人们认识到这个真相有多困难。即便是每隔三五年就换一辆新车并且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的人,或者是在衣着装扮上投资不菲的人,在厨洁海绵这个问题上却都节俭得无比决绝。但这个真相不仅适用于我所居住的施瓦本地区,也适用于整个文明社会。
有几种清洁厨洁海绵的方法。可能很大一部分现有细菌会被杀死,一小部分具有特殊抵抗力的微生物将在这种直逼生存极限的攻击中幸存下来。这里的“小”部分意味着什么?如果清洗之前海绵里有将近10 万亿细菌居民,那么洗涤之后存活下来的可能只有大约1000 万个。也就是说,存活率大约是0.0001%。
但幸存的细菌总数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柏林大约有350 万人口。1000 万大约是柏林人口总数的3 倍。不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活下来的细菌也是最顽强的,将会进入下一轮的培育。
我们的研究表明,清洁过程偏偏放过了海绵中可能会致病的细菌。如此看来,我们似乎正在通过频繁地清洁海绵而逐渐培养起一支少而精、抗性强、绝地武士一般的病原菌军团。
微生物学家早就认识到了极端微生物现象。顾名思义,这些微生物可以适应极端的环境条件:盐湖、酸池、火山塘或冰旷野。你不妨来猜一猜这是我们星球上的什么地方?没错,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里!无论是温度、pH 值还是化学元素方面,都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如此极端,同时又具有波动性。例如,一边在烤箱里以220℃的高温烘焙比萨,另一边餐后甜点梦龙雪糕正冷冻在旁边几步之遥-20℃的冰柜里。在自然界中,几米远的地方能陡然产生240℃的温差是极为罕见的。
在最为狭小的空间中,这种极度波动的环境条件给许多微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有一些细菌就此走向灭亡,但也有一些细菌适应了极端环境,生存了下来。基于这层原因,恐怕没有任何一种精进的洗涤方法可以将海绵清洁到无菌状态, 至少在普通家庭的条件下无法达到。
幸运的是,崭新的海绵中几乎没有多少细菌,至少在我们的研究中没有发现。 有一次在上电视节目的时候,我意识到了如何让厨房海绵中的细菌脱水。
节目组邀请了居住在附近的几个家庭进入科隆的摄影棚里做嘉宾,而我和一组记者在那儿以随机摇铃的方式向他们索取海绵样本。然后我们把这些样本送到实验室,检查海绵上的细菌总量。检查结果令参与者震惊不已。
节目主持人也提交了一份海绵样本。检查结果表明,他的海绵远比其他的海绵干净。原来主持人在录节目时刚刚度假回来,他呈交给我们的是一块完全干燥的海绵,上面的细菌几周前就已经饿死了——这真是一种巧妙的灭菌方法! 试想一下, 在厨房里可以同时使用几块海绵,然后轮流送去干船坞中进行脱水。
不断有人要我认同他们的海绵清洁方法。就像流行歌曲排行榜一样,我曾经列过一个十大首选常用方法表,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用列表上的任何一种方法来清洗海绵都无法达到无菌的标准。这就让我们想到了关键问题:它究竟有多危险?
结果令人不甚满意,是一个“这取决于……”的开放式答案。如果你恰巧怀孕了,或者由于年龄或疾病的原因而造成免疫系统薄弱,那么海绵中的某个危险细菌可能足以把你送进医院, 甚至可能危及你的生命。
“如果”“可能”“在某些情况下”……看到这样的词组你也能猜到,的确,也有可能即便你一生都使用着一块遍布病原体的脏抹布照样安然无恙,甚至更好—依照我们已经在上个章节了解的所谓卫生假说的理论,说不定它还会有益于你的免疫系统。简略地说,科学界就这一分歧已经争论了好几十年。
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占领你的身体:微生物是“好舍友”还是“坏邻居”》,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