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绵网 - 海绵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郑州534亿打造的“海绵”在特大暴雨中失效了吗? 专家:遭遇“黑天鹅”事件 海绵吸水量也有限
3.biz | 商业搜索

郑州534亿打造的“海绵”在特大暴雨中失效了吗? 专家:遭遇“黑天鹅”事件 海绵吸水量也有限

信息来源:hoomoo.com   时间: 2024-07-16  浏览次数:8

  7月16日以来,强降雨造成河南省103个县(市、区)877个乡镇300.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3人,失踪8人。截至7月21日,洪灾已造成郑州市区12人死亡,当地已转移避险约10万人。

  据郑州市气象局对此次出现的特大暴雨做出的数据梳理和统计显示,17日20时到20日20时,郑州市三天的过程降雨量达到了617.1mm——而该市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雨。

▲7月21日,郑州二七区航海路工人路附近一处积水地方,路面多台车辆被淹,消防救援车正在紧急排水。图据视觉中国

  这场极端的特大暴雨,让处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地的郑州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已经建设五年的海绵城市,郑州投入534亿元打造的城市防涝排水工程失效了吗?面对重大灾害,城市的防涝排水问题该如何更好的解决?

  为此,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水科院高级工程师万金红和曾在多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任职的、西南石油大学土测院副教授王钺。

  “当地自17日出现降水后,18日开始大暴雨并持续到19日,这段时间城市的防洪排涝工程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也毋庸置疑。”万金红表示,但随着降雨时段延长、降水的强度增大,城市的雨洪排涝系统、海绵系统逐步趋近功能饱和,甚至超负荷运转。“这次降雨是超过设防标准的事件,‘海绵’也不是万能的。”

  红星新闻:海绵城市是如何解决内涝的呢?

  万金红:海绵城市建设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渗水、蓄水、净水、滞水,同时必要时还可以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利工程的联合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降低城市雨涝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北方城市而言,即防治内涝发生又美化了城市环境。

  王钺:在城市建设中,解决内涝的主要方式为管道排水,但是容积有限,且流速慢,遇到大暴雨天气,会很容易返流,这就是很多城市进行海绵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理由。建设海绵城市,确切地叫“低影响度开发”,也就是尽量保留自然水道和下渗,降低硬表面比率。“海绵”这个词很形象,遇到雨水时,就像海绵一样吸水储水,不让水流走太多,尽量用自然的方法解决水流问题,比如建设生态河湖等。

▲资料图:海绵城市建设示意图

  红星新闻:遇到郑州此次遭遇的强降雨天气,在整个城市的排涝工程中是否起到了作用?

  万金红:当地自17日出现降水后,18日开始大暴雨并持续到19日,这段时间城市的防洪排涝工程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也毋庸置疑。但随着降雨时段延长、降水的强度增大,城市的雨洪排涝系统、海绵系统逐步趋近功能饱和,甚至超负荷运转,城市内涝便一触即发,此次郑州城市内涝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是遵从一定的建设标准的城市的防洪设防标准也因地而异,20年一遇、50年一遇,抑或100年一遇。按照郑州的总体规划,在水安全方面,其城区及周边河道防洪标准部分达到了50年一遇,但城区仍有部分河道排涝标准仅5年一遇。但是这次降雨是超过设防标准的事件,“海绵”也不是万能的

  王钺:“海绵”无法抵抗极端恶劣天气,毕竟可吸纳的水量有限,具体的数值要综合考虑来水、去水以及管网能力,但是这场强降雨确实远超出了承受范围,这种方法本身主要用于局部解决问题,城市中也不是每块区域都能海绵化。资料显示,2020年郑州主城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面积约占建成区总面积的22.5%。

▲7月20日,郑州强降雨持续不断,高新区科学大道与雪松路雨水已经没过膝盖,行人在艰难行走,公交已经停运。图据视觉中国

  红星新闻:从水利工程建设来看,此次发生内涝的原因有哪些?

  万金红:省会城市的排涝工程一般都是十分健全的,之所以这次郑州会出现内涝情况,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是降水时间过长与瞬时雨量太强

  像郑州这样的城市,从水利建设的角度做了很多工作,但可能还会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掌控和规划设计。比如,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城市竖向设计可能无法直接衔接,那么一些低洼地段的公共设施,如地下通道、地铁入口、地下商场入口等,在进行工程竖向设计时,可能没有全面考虑长时间特大暴雨积水内涝的因素。当然,城市基础设施竖向方面的问题不只是出现在郑州一个城市,可能很多城市都面临此类问题。

  王钺:河南大多数地方属华北平原,地势比较平坦,便于进行城市建设,但也存在“过于平坦不好排水”的问题。再加上现在地下空间经常被使用,不能完全保证自然化,就容易阻断“海绵”的垂直流动。对于“城市看海”这种情况的出现,更是经济和城市布局的问题,还是要更多地用区域大面积地面去处理,同时让水流动起来。

  红星新闻:如地铁等低洼地段该如何防涝呢?

  万金红:预报预警是最重要的手段。在气象局连续预警后,各个单位系统应该立即响应预警信息,预判并采取措施。比如地铁单位,降雨其实在头一天就出现,地铁口可能就已经产生过比较严重的积水,如果地铁运行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根据进出站口严重积水这类险情信息进行预警响应的话,可能损失就不会这么大。此次郑州市生命线系统惨痛的教训,将会为我国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敲响警钟。

  积水较深的京广北隧道展开抽排水作业。图据视觉中国

  红星新闻:这样的大暴雨事件再次发生后,各方该如何避险呢?

  万金红:一方面可以借鉴北京的做法,中小学生提前放学,工作单位提前上下班,地下的商超做好前期的防范预案等等;另一个是城市水务和政府部门在得到气象部门的预警后,很有必要在城市的低洼地段和其他一些存在风险的地区,提前布置抽水机等一些应急抢险的设备

  红星新闻:在超概率、超强事件应对方面,有没有什么建议呢?

  万金红:我觉得目前很多城市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缺少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来应对这些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一个很典型的正面例子是海南省防台风的经验。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重创海口等海南北部城市,海南省政府基于此次事件的应对经验及时修订了防台风预案,而后,台风“海鸥”过境海口市时造成的损失就小得多了。

  我认为,所有的大都市区都要制定一个应对重特大洪涝事件的防汛预案体系。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这类极端降雨事件、极端干旱事件、极端雨雪冰冻事件发生概率会越来越大。只有制定了完备有效的预案体系,完善了城市应急工程体系,这类“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就会得到减缓,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红星新闻记者 罗丹妮

  编辑 李彬彬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海绵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