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报讯(记者 魏莱 通讯员 刘枫)6月22日,全市迎来一波强降水过程。光明区经历了全市最大日降雨量134.1毫米,超过三年一遇水平。雨后,光明区海绵办巡查时发现,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现场,路面无径流,路口无内涝,校园无积水,行走不湿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内的环境清爽舒心。
据了解,光明区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深入贯彻“+海绵”理念,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区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24.75平方公里,累计达26.27平方公里,占辖区城市建成区面积的36.7%。海绵城市的建设扭转了试点区域本底差的问题,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群众福祉需求,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夯实了水务基础。
光明区海绵办秉承“海绵惠民”理念,在光明新村采用竖向组织、下沉绿地等设计思路,通过径流组织网络的系统方案,并利用旱溪将功能与景观相融合,实现了雨水滞蓄、径流削峰和错峰排放的应急处置能力,完成了排水管网进社区的目标,显著提升了城市生活环境品质。与此同时,光明区大力实施智慧海绵项目,通过智慧分析、动态评估试点区内流量、液位、降雨、水质等指标。另一方面通过搭建智慧海绵在线监测平台,区海绵办工作人员可实时获取试点区全域监测数据库,整合分析数据,掌握汛期水质水量情况。
当前,光明区正积极探索海绵城市长效推进机制,推动海绵城市由“国家试点”向“先行示范”迈进,聚焦品质提升,进一步打造精品“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