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张闻评)近日,我市接到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以赴,确保创建成功”。我市迅速召开高规格专题动员会,成立创建工作专班,落实任务责任,全面加快创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步伐。
据了解,自2016年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项目带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全方位构建海绵城市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我市已累计完成投资约55亿元,建成符合海绵城市要求面积22.6平方公里,形成了城市道路沿线绿廊、城市公园、小区绿地、街头游园、城区景观河道等层次清晰的城市生态体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深入城乡建设事业。
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开展海绵城市系统化建设。创建海绵城市伊始,我市就围绕“规划引领,打造海绵城市绿色底色”理念,主动实践“海绵城市系统化”建设模式。2017年至2020年,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焦作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颁布了《焦作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焦作市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焦作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审查要点》,为建设海绵城市系统设计提供了技术标准与方法指引。针对我市位于山前坡地、降雨突发、排水系统南北分割化、排水防涝形势严峻等条件,市住建、水利等相关部门采取防洪与治涝协同并重的治水思路,将河网水系与绿带融合设计,合理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三级控制系统,系统提升城市环境承载能力,目前已初步构建了“蓝绿一体、洪涝衔接、蓄用并举、多级排水、超标有应对”的雨水系统。
完善体制机制,全力强化措施保障。在试点初期,我市就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协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焦作市关于建设海绵城市实施意见》《焦作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按职责分工落实到市级各相关部门。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指标和要求已经纳入《焦作市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联合审查办法》和《焦作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工作方案》,通过“联合审查”和“联合验收”把关,保证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监督建设单位对海绵城市规划理念的贯彻执行,初步建立起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环节全过程闭合管控体系。
突出项目带动,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理念落实、落地创造条件。一是强力开展北山治理。治理面积16.7平方公里,有效增强了北山对雨水“渗、滞、蓄”的能力。二是全流域实施水系整治。以大沙河为纽带完成了35公里长的生态综合治理,城市建成区率先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三是全区域提升园林绿化品质。重点打造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工程,《以水为魂、以文为脉、焦作打造南水北调中线亮丽风景线》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广。经过5年的建设,全市共计消除易涝点25个、黑臭水体14个,海绵化改造老旧小区3个,海绵化改造与建设道路27条,海绵化改造与建设公园13个,整治和治理河道湖泊12个,建成雨污及排水防涝管道43公里。
目前,我市已建成“一山、两湖、一体、两河”为构架,道路管网、建筑小区、公园绿地等为载体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把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落实到了城建项目中。